经济学院召开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
发布者:曹飞丽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41
4月27日,经济学院召开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本次论证会邀请到的校外专家有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何凌云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王智波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龙会典副院长、广州航海学院教务处李艳处长及校友企业代表佛山市菲玛斯日用品有限公司CEO徐毅;校内专家有研究生院晏宗新院长、教务处邓欣欣副处长及经济学院退休教授李俊,何凌云教授担任组长,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倩男、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及培养方案修订参与老师一同参加了会议。
莅临专家结合广东财经大学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文件,以成果导向(OBE)原则、“人工智能 +”融合原则、规范标准遵循原则、特色凸显原则为基本指引,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修业年限、授予学位、课程体系及相应学分占比、修读要求、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支撑矩阵、学分学期分布表、教学进度计划表等11个方面对经济学院现有11个专业展开了详细论证。
在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方面,与会专家建议将培养方案划分为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模块,通过课程位置凸显基础课程重要性,强化外语等核心能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需结合学科特点细化毕业五年能力指标,增加应用场景课程,淘汰过时内容,推动数字技术与财税、金融等领域深度交叉。
针对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多位论证专家提出具体优化建议。专家认为当前部分专业存在学分过多挤占学生自主时间的问题,建议压缩传统课程学分,将释放的学分用于开设Python实操、数字技术应用等实用性选修课,同时推动通识课跨专业打通,实现资源共享。
在实践教学与技术融合方面,论证专家一致认为需强化“实践化”“数字化”导向,针对部分专业实践类课程不足问题,建议增加案例教学、企业实训等环节,尤其在经济统计、国际商务等专业中加强Python、R等主流工具的实操教学,减少过时软件课程。对数字经济、经济学等专业,建议增设“数字金融”“人工智能+经济”等交叉课程,将AI技术深度融入传统课程,通过“AI赋能”提升课程时代性。
本次评审会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改革思路,专家们围绕“个性化、数字化、实践化”三大方向,从课程体系重构、师资协同创新、实践平台拓展等维度提出系统性建议。下一步,经济学院将整合会议建议,聚焦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实用性,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学分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占比不足、数字化课程供给短缺、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推动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深度对接,为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经济人才筑牢根基。
编辑:崔含靖
初审:张倩男
复审:聂普焱
终审:钟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