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研并不遥远,激发了你对科研的兴趣吗,一起来回顾吧!没有参加的也别遗憾,精彩要点都在本期回顾。
正文:
主持人陈至健介绍嘉宾
2019年12月3日19:50,经济大讲堂第五期——“本科生如何走上科研之路”在三水校区励学楼208举行。与会嘉宾有邓路老师,曹飞丽老师。主讲人是邓路老师。
邓路老师首先从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经济学类科研引入正题。经济学的科研,即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经济学是人文社会科学里的自然科学。其次,邓路老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来说明经济学类科研的主要形式,即通过建立模型,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挖掘数据中的信息,从而说明前期假设或某种现象,继而撰写论文或申报科研项目。
邓路老师分享经历
邓路老师认为兴趣是走上科研之路最好的理由。兴趣有利于保持对科研的积极性,毕竟科研之路也有艰苦、枯燥和劳累的时候。她强调有兴趣,跨专业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做科研与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关于经济学科研,理工科的数理背景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做科研是一种转专业、换平台的方式。即,通过考研达到转专业的目的,通过读博在更好的平台继续学习。再者,想做科研的人本身要喜爱科研工作。兴趣、换专业、考研换平台、从事研究性工作都是做科研的一些理由。
结合自身的工作生活日常,邓路老师给在座同学分享了她近期的经历。在一周中,有一半时间用于教学备课,除去行政工作,用于科研的时间占比35%-40%。在邓路老师看来,比起在企业工作的朝九晚五,在高校教学做科研更为自由,做不做,什么时候做,都由自己决定。另一方面,做科研亦不自由。因为24小时都可以做,清醒时间要勤于思考科研的相关内容。
邓路老师娓娓讲述
科研工作的特点是自由与不自由、荣誉和挫折、探索的乐趣的有机结合。体现在工作的自由度较高,但是没有休息日。虽然选题和发表过程亦有不少曲折,但论文发表后会有不小的成就感,热爱科研自然会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乐趣。
邓路老师认为经济学科研需要的技能主要有掌握经济学和管理理论,会运用数学计量工具,有中英文写作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
关于怎么走上科研之路,邓路老师认为做科研一定要趁早。她鼓励在座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积极参加和尝试科研,争取机会参与进老师的项目中去学习。同学们可以向已经有科研经历的师兄师姐多多请教,可以通过学术论坛和相关公众号了解科研信息。
最后,邓路老师再次强调,做科研要趁早。做科研是从考研开始的,有条件的同学们积极争取硕博连读,可以通过推免或者申请的方式,争取更多的机会。
在场老师同学认真聆听邓路老师分享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受益匪浅,受到极大启发。
图文编辑:彭沁妤
审核:薛楚銮
责任编辑:曹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