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ER:金融全球化管理——来自近期文献的见解 | 转自唧唧堂论文解析

发布者:杨红蕾发布时间:2018-03-09浏览次数:270

本文解析的是2018年2月出现在NBER网站上的论文《Managing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sights from the Recent Literature》。该文是一篇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其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魏尚进(Shang-Jin Wei)。魏尚进教授同时还担任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和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中国经济研究组主任。


随着世界总GDP的提高,跨境资金流动逐渐壮大,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效率、开展投资、降低风险提供了新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不稳定因素、扩大扭曲局面。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的金融全球化文献,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本文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在何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无法从更大规模的资本账户开放中获益,以及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以保护其不受外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在开放经济体的新古典模型中,减少或者清除跨境资本流动阻碍对发展中国家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平衡各国间的资本成本水平。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相对资金缺乏,资本跨境流动的成本越低,他的资本成本也越低。而理论上,资本成本的下降,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其二,提高国内和国外居民分担风险的能力,换句话说,随着更多的资产被允许跨境持有,国内消费对国内产出的波动不再敏感,居民个人承担的风险越多,整体的社会福利也越多。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内GDP增速浮动更大。所以,在理论上,发展中国家从分担风险中的获益也越大。此外,更强的风险承担能力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的投资,也可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


除了上述两点外,政治经济学文献也给出了金融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原因——随着资本流动更加自由,政府作出不利决策的可能性更低,而相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宏观政策一致性更差,这种政策规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更多。


但是在实践中,跨境资本流动似乎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作者通过文献整理,总结了四个导致跨境资本流动未尽其用的原因。首先,国内金融市场扭曲,资本无法配置给最优秀、高产出的公司;第二,国际资本市场扭曲,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过度借贷,且借款多为短期借款或者集中向某一国家借款;第三,国内劳动力市场扭曲,缩减了资本的收益,提升了在公开资本账户中资本外逃的几率;第四,国内政府机构软弱无能,监管不力。


金融全球化也会为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管理提出了挑战,本文总结了名义汇率机制和资本流动管理在国际货币冲击传导中所发挥的作用,重点介绍了Han 和 Wei 在2018年发表的文章[1],该文在理论创新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了测量国家预期变化在利率中的表现方式,并且检验了短期和长期利率角度的货币自主权。


本文汇总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献,发现在实证研究中所用到的数据,并不存在符合利率困境(dilemma)或者三元悖论(trilemma)的特征。相反,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的解释现象:在核心国家收紧货币政策时,对于不受资本约束的外围国家,浮动利率会辅助其拥有政策自主权;另一方面,当核心国家放松货币政策,他们大多会被“对增值的恐惧”(fear of appreciation)支配,采用相同的宽松货币政策。


因此,浮动利率提供了不对称或者不完全的与国外货币政策的隔绝。相比之下,不管是在固定利率还是在浮动利率下,资本约束都为外围国家隔离外国的政策冲击提供了保障。


注:[1] Han, Xuehui, and Shang-Jin Wei, 2018,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Shocks: Between a Trilemma and a Dilemm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10: 205-219,January.


参考文献:

Shang-Jin Wei. (2018, February 24). Managing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sights from the Recent Literatur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0.3386/w24330.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唧唧堂